这个问题,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其一,宝钗入京待选,“选”的究竟是什么。
近时因当今圣上崇尚诗书礼仪,征集采选才能之士,施下罕有的隆厚恩德,除了聘选妃嫔之外,但凡官宦名家的女子。
都要亲自将名字送达礼部,以预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的陪侍,充当才人赞善之类的职务。

宝钗起初并非是去选妃嫔的,而是由于圣上的谕旨所致,不得不如此。
由此可见,她未必真心期望入选,即便入选,作为公主或者郡主的入学陪侍,她未必真心喜爱
其二,宝钗诚然极为出色,但出色不意味着必然能够选上
因为这些女官,原本就是为公主或者郡主所选。女子本就善妒。

不太容易让一个太过聪慧美丽的侍女在身旁,反倒显得自己好似很愚笨一般。此为其一。
宝钗性格安守本分、顺应时势,多才多艺,品德和行为俱佳,固然堪称良配。
然而负责选择的人未必能够知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选择的人未必具备这样的才能去慧眼识珠,抑或由于宝钗性格中的“拙”而致使明珠被埋没,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再者,宝钗性格内敛,外向的人未必喜欢,不能排除因为性格因素而落选的可能性。
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宝钗落选,宝二奶奶便成为她的最优选择。
不然也就不会有《红楼梦》的问世。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