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看那个挺火的剧,《我的后半生》,有点儿……
一言难尽。
一开始看那个架势,我以为是讲黄昏恋,倒是也挺好,老年人也有谈恋爱的需求与自由,苦哈哈的年轻人是不太能谈得动了,有钱有闲的都市退休老年人刚好拿起接力棒(bushi)。
但看着看着感觉不太对劲。
这不太像黄昏恋,这更像是男频小说“是个美女就爱我”的老男人版啊……
上来就很炸裂。
故事开头,老伴去世一年的男主(退休大学教授)天天在家郁郁寡欢,一副思念亡妻思念到半死不活的地步。
单位中秋做活动,他表演完节目还想要念一段为亡妻写的诗,结果因为被人嫌弃不吉利,惨被轰下台。
到这里,一位深情又温柔的男士形象简直呼之欲出,谁说男人没有情,谁说男人没有爱,这不就是个活标本嘛。
然而镜头一转又一转,这位上一秒还在痛悼亡妻的好男人,下一秒已经爱上了医院里的护士长……
就因为护士长又体贴又美丽又柔情,会仔细照顾他,会认真听他念写给亡妻的诗还感动到热泪盈眶,男主一下就沦陷了。
这位哥,不对,这位爷,你走出来得会不会过于快了?
粗略算算,从男主怀念亡妻郁郁寡欢,但人生焕发第二春,只用了短短一集半。
一集45分钟。
我理解现在剧的节奏快,不赶紧进入主题会流失观众,但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还是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某种程度上倒是挺写实……
就好像过去给亡妻写诗写得最感人的那一波古代男人,个个续弦纳妾整到飞起一样。
又好像前些年某些位忆亡妻表演艺术家,前脚还在立人设吃流量,后脚已经偷偷娶了新人一样。
怀念呢是要怀念的,女人呢也是要继续找的。
这差不多就是这个剧的主基调,男主自打动了情,就好像打开了什么开关,也不郁闷了也不聊亡妻了,女人一个接一个地接触。
护士长之后,先后还有才学资历对等、灵魂伴侣的老年女科学家、文化程度不高一心要给男主当保姆的普通大娘、穿上性感衣服来给男主打扫卫生的丧偶女人,等等。
主打一个齐全,不管是什么出身什么经历什么状态,通通都渴望着男主就对了。
单纯这些吧倒是也没什么,谁都有做梦的权利,男人这样做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何况理性来说,男主这样一个干净整洁、退休金高、生活优渥还有文化的老头,在老年相亲市场受欢迎也正常。
这剧主要让我不适的地方,是明里暗里对女性角色的矮化。
堂堂护士长,工作居然一点儿不忙,遇上男主后就是围着恋爱和老头打转,丝毫看不出一个能做到护士长的女人,她身上的专业性与职业性。
提笔忘字,要男主手把手地教,来体现男主在文化水平上对她的碾压。
男主写一副对联,她一定是不能认识出处的,必须由男主来引经据典地告诉她。
女科学家,则一定是寡淡的,是脾气怪异的,是不易相处的,动不动上价值甩人生道理。
其余贪慕男主的女人就更不用说了,什么情趣内衣什么上门洗衣做饭,一样不少,无一例外全都没有主心骨也没有个人追求,只求能讨男主欢心。
真不怪我说这是男频小说的老年版,古早的“龙傲天和他的女人们”不就是这个画风……
虽然打着爱情的旗号,但这怎么看都更像是一个老头支棱不起来了,需要在女人身上找找存在感。
他还不是找个人伺候他养老那么简单,他不缺人照顾,真的愿意无条件照顾他的女人,他也不满意,嫌别人俗。
我看来看去,他实质想找的,不过就是一个有一些文化但不如他有文化、有一些见识但不如他有见识,既能当解语花又能当贤妻良母、对他无限崇拜的同时还能不让他觉得麻烦的……男人终极幻想。
很像有一类男人,长期通过对妻子和孩子的贬低与打压建立脆弱的自信,等他老了,权力地位下降,没人配合他玩儿这场游戏了,他就急需找个新的压榨对象,来重拾对自己的认知。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唯一能跟他对等的那名女科学家,剧情安排里很快就因为癌症复发,留了封信就不告而别,出国投奔子女了。
乍一看是心地善良,不拖累男主,其实仔细想想,不就是因为不好拿捏嘛。
而男主心心念念的护士长,也很快就暴露了“邪恶真面目”,她对男主这么好,是图男主的房子。
总之这个剧里心系男主的女人,要么是服务于他的,要么是表面服务于他实质有所图的,要么是不太可能服务于他所以匆匆下线的,只有我们的男主,真情真意,善良敞亮,屡屡被爱所伤。
加上男主那个全职主妇的儿媳、精神出轨的儿子、絮叨又闹腾的亲家母,以及据说最终儿子浪子回头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戏码。
我也是不懂,你讲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就好好讲情感需求,一定要用女人的矮化与自我矮化,来映衬男主的高尚么?
可能有人会问,女性角色为主体视角的爱情剧里,不经常也是几个男人都爱女主一个人吗?为什么这样就没关系。
那还是区别很大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女性叙事里,极少会矮化那些“对女主有感情”的男性角色。
比如“大女主剧”的典范《那年花开月正圆》,虽然也是“一个女人和几个深爱着她的男人”的故事,但这里面的男人基本都是独立的、完整的,与女主也是平等的,塑造女主的高光并没有以牺牲男性角色的独立性为代价。
题材近似的《国色芳华》,哪怕女主那个既要还要的前夫是一个反面形象,他都有着完整的人物弧光,有着丰富的主观能动性。
女性视角的都市言情剧或者当代家庭剧,不管男性角色如何对女主一往情深,也极少有将这些男性角色拍成需要被女主引领、为女主服务的傻子的,姐弟恋都要讲一个平等对等。
甚至有的时候,这些男性角色的光芒比女主还饱满。
换句话说,虽然《我的后半生》这类剧聚焦的是“爱情”,但本质上还是在用传统性别秩序在讲男人的理想人生,也用对女人的刻板印象来强化传统的性别认知。
而与此同时,是“性别互换”版的“高龄女性追爱”题材的短剧,被大肆嘲讽“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
其实这两种叙事的核心架构,无非都是“在地位和认知上居于下风的女人被有成就有钱又一腔柔情的男人看上”,只是当这种叙事是女性视角的时候,它被批评为“女人又在做春梦了”,而叙事换成了男性视角,好像一下就理直气壮。
说到底,这是把给年轻男性造的关于“美娇妻”的梦,一刀不剪平移到了老年男性身上。
我能理解这个剧为什么收视率很高,除了足够狗血,剧里塑造的老头,大面上挑不出什么毛病,一定程度上就避开了“图你年纪大、图你不洗澡”式的质问,女性角色集体往上扑似乎也合理了,毕竟她们生活过的环境里,少见这样的男人。
但费心构建出这样一个男主,最终又落回传统的性别观念,就很拧巴。
其实当今的中老年女性,精神上的成长远比外界想象得快,前些年的“老年夫妻离婚潮”、近些年部分中老年女性对婚姻的态度转变,都昭示着她们开始慢慢走出“女人活着就是要伺候男人”的认知,她们越来越追求自身的愉悦与满足。
如果我们要聚焦老年人的情感世界,那么也应该让他们意识到何为平等何为爱情,在塑造更好的“老头”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老太”对自我的诉求。
好在据说剧的最后,男主兜兜转转还是单身,可能制作方也清楚,既要还要是不可能的,男人幻想的女人也只能存在于幻想中,这种梦,早该醒了。
(本文封面图来自电视剧《我的后半生》)
相关推荐: 孙俪、罗晋《乌云之上》再携手,剧情看点多,口碑为何两极分化?
2025年4月3日,现实主义悬疑刑侦剧《乌云之上》在爱奇艺迷雾剧场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 该剧由孙俪、罗晋领衔主演,凭借强大的演员阵容和前期宣传中透露的紧凑叙事风格、烧脑案件设计,未播先火,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然而,首播之后,观众的反馈却呈现出褒贬不一的态…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