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内沙》,我脑海里反复回响的,是农场主汤老师反复说的那句话:“换个角度来看。”
这像是一种自我安慰,也像是对执念的一次放手。
在这个关于土地、梦想与失落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不止一场失败,更看到了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里被反复磨砺、最终默默低头的无奈。

这部电影的剧情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有点“稀松平常”:一位理想主义者经营的有机农场因现实困境走向衰败,追随者小余面临理想幻灭,母亲的到来使她重新面对内心深处的创伤。
而一场暴风雨,就像命运提前按下的警钟,把一切推到了临界点。

评论里对这部电影的批评不少,诸如“空镜头”、“僵硬台词”、“自我陶醉”等,我并不否认。
但如果抛开拍摄技法的得失,它仍然是一个值得被倾听的故事。
因为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在某个阶段扮演过汤老师——相信土地,相信纯粹,相信梦想可以抵御现实的风沙。
只是,当风真的来了,你会发现,不是所有理想都能扎根。不管是田园梦,还是那看似高洁的信仰。

片中最打动我的,其实是小余母亲的沉默。她选择下山,是想带女儿回家;她选择沉默,是看到女儿终究也走上了自己当年的老路。
那些不愿面对的过去、不能言说的痛,被浓缩在她静静的注视里。而最终,她再一次转身离开。
这让我想到一个词:遗憾的传承。
我们总以为能用梦想扛过一切,却忽视了生活真正的重量。

而《内沙》像是一次温柔却也残酷的提醒:逃避也许无解,执着更是自虐,能不能活下去,靠的不是信仰,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换个角度来看”。
它可能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它在我心里留下了一片“流沙”——让人深陷其中,却也促使你停下来,重新思考那些你以为自己已经明白的选择。
相关推荐: 当田园梦退潮,理想主义者何去何从?——看《内沙》电影的一场醒悟看完《内沙》,我脑海里反复回响的,是农场主汤老师反复说的那句话:“换个角度来看。” 这像是一种自我安慰,也像是对执念的一次放手。 在这个关于土地、梦想与失落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不止一场失败,更看到了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里被反复磨砺、最终默默低头的无奈。 这部电影的剧…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