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芳华》曾经有过一个未删节版,其中有一段是大家对处理刘峰进行举手表决,极为讽刺的是:所有人都同意把这个“流氓”从文工队除名。

哪怕他昨天还是雷锋,哪怕她们一直吃他帮忙煮的面条,哪怕她们总是收到过他千里迢迢从老家帮忙捎来的东西,哪怕他永远吃破了皮没人吃的饺子。
更讽刺的是,大多数人在享受善意照拂的时候并没有觉得那是美德,从恶如流时也毫不认为这是罪恶。

原著中的刘峰在触碰事件发生后的生活完全是在战友们的找寻中拼凑出细枝末叶,被下放、上了战场、负伤残疾、穷困潦倒、离婚、生病,甚至于死亡,都是那些曾受惠于他的善意却又漠视他的苦难的战友在事后忏悔般的寻找他的下落的过程中一点点得知的,是不是也很讽刺?
书中的刘峰从此遁形于战友的视线,并不像影片中那样频频出现在人前,电影中这一点颇有些违背原著的初衷。

我更喜欢书中的处理,刘峰消失了,他努力的避开了所有人的关怀与忏悔,用倔强给予了这些人最后的讽刺。
是啊,每一个受过伤害的人都明白,其实忏悔除了令罪人得到自我宽恕,对消除罪恶本身没有任何帮助,我不会记恨你,但是,我也拒绝原谅!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