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好电影了,不好的电影里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学习这事情,看人,看心态,看自身状态和认知,真不局限于场景。

今天我才去看了黄晓明的《戴假发的人》,一部悬疑类电影,我看到的是剧里面的孟中在成长中背负的父辈期待、打骂教育而造成的人格缺陷,看到的是他在其中的压抑和爆发最终导致的冲动杀人。
暑假的时候看《抓娃娃》,身为一个8岁孩子的妈,我对着马成钢的教育方式一一检讨自己教育中的缺陷与毛病,比如时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而和他硬刚。
我思考的是为什么在他家,无论大儿子小儿子还是后妈,关系都非常和谐温暖?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经历,这就决定了很多时候,一部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每个人受到的触动都不一样。
电影拍得好不好,演员演技如何,这是有大概标准的东西,很容易就能做出大致判断,但学到什么,哪个场景受触动,却取决于每个个体的不同经历与环境。

不尬学,不强行认可任何一种自身有疑问的观念,不给自己提要求,让观影仅仅是观影,聆听自己真正的声音,你会发现很多问题会慢慢清晰化。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